五位大咖对谈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路径思考

2020-09-20 11:30:00 新旅界

9月19-20日,淄博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淄博会议会展中心举行

9月19-20日,淄博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淄博会议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得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游协会的指导,由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新旅界承办。大会围绕淄博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文旅融合路径、全域旅游打造、区域旅游发展和目的地体验升级等关键问题展开探讨,助力淄博文旅对外招商和转型升级。

会上,读道文旅创始人、CEO 盛永利,青岛泽灵文化传媒创始人CEO张霖,马蜂窝旅游国内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朵拉爱萌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春晖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路径思考》为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圆桌对话,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多彩投创始人张森华。接下来,由我主持最后一轮圆桌对话。本轮圆桌对话的主题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路径》。首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和公司。

张霖:大家好,我是青岛泽灵文化传媒创始人CEO。泽灵文化来自动漫行业,是一家专门从事动漫创意的公司。我们的主要产品是动画电影系列剧。过去十年时间中,我们主要布局海外市场。2016年后,泽灵文化才开始发力国内市场。之前我们创作了很多作品,很多也开创了国内先河。我们的动漫作品由专业公司面向国际发行,电影作品则同欧美展开合作,先后布局了十部电影,十部电视剧,总投资为十个亿,并且也得到很多政府支持。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就曾出席我们的项目启动。去年,我们启动了第二部动画电影,该作品由奥斯卡获奖导演指导。2018年后,我们在青岛设立了第一个全国动漫出海平台。不到两年时间,该平台已有有三十多部影片走向全球,今天很高兴以IP创作的身份参与这个对话。

孙云蕾:大家好,我是来自马蜂窝旅游的孙云蕾,很高兴再次来到淄博。马蜂窝旅游是一家聚焦年轻自由行旅行者市场的旅游平台。马蜂窝负责输出旅游攻略、旅游体验、旅游分享,借此帮助旅行者,尤其自驾游旅行者定制出行决策,帮助他在到达目的地之后能够玩得更好、消费的更好。

盛永利:我是读道文旅创始人、CEO。我在山东做了十五年的创意,做创意需要很长时间,我在山东做了几个大家比较了解的项目,比如说青岛啤酒节。我们把青岛啤酒节做到了700万人次参与。该活动从创意到设计到施工,一直都是我们盯下来的。此外,我们还参与了沂蒙山天蒙旅游景区创意设计。该景区开业第一年就实现110万人次的客流量。同时,淄博这一块,我们也为相关景区提供了全程创意服务。我觉得国内文化资源特别多,也特别丰富,但是缺少真正具有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景区,或文化项目。我觉得行业当前存在道理都明白,但是依旧干不好旅游的困惑,为此,我也希望为行业发展出一份力。

刘春晖:大家好,非常荣幸最后一场参与讨论。朵拉爱萌萌宠乐园是全国首创的户外开放式的萌宠乐园。区别于传统的宠物乐园,更多的讲求开放、互动、体验。同一般的主题乐园相比,我们的产品更多的是生态的、无动力的、开放的环境。目前我们在云南的昆明已经开业第一家朵拉萌宠乐园,另外在贵州、四川、湖北等地也有我们设计的乐园,最近我们在参加山东活动,也希望朵拉萌宠乐园能够落户山东。朵拉萌宠乐园定位是亲子旅游目的地,投资比较轻,回报比较快,能够很好的形成一个小而美的消费爆点型的项目,而填补城市家庭出游的痛点。我们可以很好地和周边的其他文旅业态融合,所以我们希望和很好地跟各地资源进行嫁接。

主持人:各位能否从自身的实践或正在操作的案例,谈谈文化和旅游结合的看法?

张霖:今天很多嘉宾都提到迪士尼,我在这里想特别致敬一下林院长的分析,我特别认同您的理念。根据我们自己的观察和布局,我们觉得对于乐园这种类型项目的开发,要讲求项目质量,十年时间,我们一直非常注重基础开发,大家可以看到迪士尼作品的成功,可以看到人流爆满的乐园,但是后面巨大的工作量和时间的积累是看不到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去学习和突破的路径。事实上,IP不光是主题,除了影响力之外,还要有全方位的、全景域的应用场景。我们也希望通过发掘IP,引领下一个五年的发展。

孙云蕾:马蜂窝把全球好的目的地和资源推送给现在的年轻人,你要说某一个文旅融合的案例不太好说,因为分析我们的数据后,我们发觉只要生命力强的,大家持续关注和喜欢的,一定是文旅融合特别好的点。当然目前中国也出现了非常多的情况,网红项目瞬间爆发。比如说,突然之间玻璃栈道项目红了,但是这样的项目生命力非常短,所以目的地想要让生命力变得持久,让游客持续的体验,就是要做好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其实游客需求很简单,他们需要像当地人一样生活,需要住当地人的房子,即使是建筑里稍微加一点美,游客也能感受到,因此,除了当地很深度的文化的展现,项目设计还要包括当地的生活。

盛永利:简单给大家说一下我们文化和旅游是如何融合的。在青岛做啤酒节的时候,青岛啤酒节在崂山举办了24届,我们把一个品牌移植到一个新的土壤、新的空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考察以后,决定打造全世界首个海上啤酒节。其实是为了制造了一个和传统啤酒节完全不一样的盛会。包括最近我们操盘的红叶景区,我们一直在尝试把淄博最重要的两个名片植入进来,融入到红叶场景里面,形成有震撼力的项目。现在非常难的是,很多地方本身直接利用或者挖掘当地的文化,其实很难塑造出特别牛,特别有震撼力的项目。可能我们今天说的IP,更多的是主题化再造时代的来临,需要我们嫁接或者重新去制造IP,所以在做沂蒙山的时候,我们做了全世界最长的索桥,当然可能和沂蒙山当地的历史文化没有太多的关联,但是它和市场的需求是能嫁接起来的,所以我觉得文旅融合以后,面临两个事情,一个是融合以后,如何把当地的文化和旅游再次发掘,转化成外边的游客或者投资商特别喜欢的场景。一个是,当我们面临没有特别有竞争力的IP,我们如何发挥主题再造,这也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非常重要的文旅再造手段和方法。

刘春晖:我认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让文化接地气。我们做的项目是非常小的项目,我们关注的是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在传播文化的过程当中,如果仅仅只是把文化展示出来,我认为它是不够的,尤其是我们很多文化的传播不是从成年人开始的,而是从孩子开始的。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产品,文化的产品,在旅游的环境当中把它营造成为互动式的,体验式的,参与式的,让孩子们能够参与到这些历史文化当中,角色转变进去。然后用他们的手去写,用他们的眼睛看,用他们的脑子想,用他们的行为操作一些事情。比如说,在我们的乐园里,结合当地文化落地的童玩节,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模仿过去的场景做很多很多的活动,还能让老师给他们讲课。而家长和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他们共同去沟通,共同去完成一些游戏,共同去完成一些活动,他们对文化的感知也会更强烈。所以,站在个人的角度,我一直认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要通过旅游的手段让文化变得更接地气,不是庙堂之高的东西,而是让年轻人觉得很快乐。我参与进去才能记住这个文化,否则看一眼他就记不住了,所以我一直认为,作为旅游人一定要关注用户体验。

主持人:现在是投资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好时机吗?请各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张霖:我们非常看好未来两三年的发展,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下半年的报复性集中可能会比较拥挤。明年、后年开始都是比较好的时期。

孙云蕾:我虽然不是运营方或投资方,但是我们能更清晰的洞察到市场需求。其实,大家提一个词叫拉动出行需求。事实上,出行需求一直都在,只不过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通过大数据可以看到,疫情之后,其实大家不是不出行了,只是出行半径变小了。从五一到现在,大家出行的距离平均是111.5公里,范围基本上聚集在城市周边。大家到了一个地方之后,游玩的范围也只在13.5公里内,这说明游客不再大跨度走马观花。其实,现在目的地供给不断的往外同时,市场需求也依然存在。当前出现的偏差是来供给和需求没匹配上,换言之你的项目没有找到对应的消费者。所以,我们要更注重用户圈层的细分。

盛永利:我觉得真正投项目的人,他会跨越周期,不会在意短时间的波动,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可以招到有质量,或者有力度的投资商。我想跟政府说的是,我们要跨越传统的资源招商,因为资源招商确实已经很落伍了,我们在山东开的五个项目,这五个项目肯定都是市长、市委书记一把手的工程,我觉得我们应该从投资方角度来招商。本身这个东西短时间不是好事,但是长时间肯定是去伪存真,能够留下真正有实力的公司和真正用心做产品的公司。

刘春晖:从游客的角度,未来一定是短途游、周边游占的比重更大,长线旅游至少在短期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我们旅游资源的投入上来说,过去我们投了太多综合性项目,大的综合型的项目,要么特别成功,要么特别失败。特别失败的项目,无论对于当地的投入,还是对于资源,还是对于各个产业来说,负面影响很大。新的环境下,我认为未来旅游方面的投资,需求是有的,短途游、周边游成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越来越多的做一些小而美的项目,而不是大而全的项目,包括淄博周边我也是这样的观点。我们要有一些小而美的项目,一旦做就能活下来,我们不需要做多么大,但是它有活力,它能够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加有烟火气,让整个城市的旅游生命力更强,所以我觉得需求是有的,但是我们的方向要稍微做一些转变。

主持人:请各位嘉宾从自身角度谈谈如何从挖掘文化,特别是齐文化角度,为淄博旅游建言献策。

张霖:刚才您说到《大秦帝国》,目前我们已经做一个投资就是《春秋》。从淄博整个城市来说,首先需要的是一批有影响力的IP,因为大家如果只看自然资源的话,它只是自然资源,IP是创造出来的。我们有非常丰厚的文化积淀,但历史是要有传承和发扬的。我们解决方案是用动漫的形式,加上国际化的优势和资源,打造成有影响力的IP。当IP有了影响力之后,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商业化,之后再谈和旅游这边的结合,融合创新。另外是《聊斋》项目,我们觉得不能只做影片本身,还要有很多的布局和规划,像昨天的签约仪式,就是和我们高新区一起成立一家平台公司,把国内国外的创作资源吸引过来,大家一起共享文化盛宴。同时,大家也提到很多跟基金相关的领域,我们这边也有一些行动,我们跟高新区共同设立山东省第一支文化科技基金,让我们整个文化产业的IP打造更加有底气和后劲。

孙云蕾:现在年轻人是中国旅游的未来,是淄博旅游的未来。现在95后和00后,全世界都非常重视,他们占了中国人口的12.9%,他们的消费占中国整体消费的40%。现在互联网平台都以这些人为目标受众,这些人的消费行为决定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旅游市场也是一样,只有影响现在的年轻人,才可能收获到更好的消费。因为老年人或者是70后、60后,的思维已经非常固定,想要影响他,难度非常大。如果一些目的地被年轻人炒火了,他们自然而然也会跟着来,所以年轻人是要关注的点。第二点,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说我有什么,齐文化可能分35个品类,100个细分领域,但一定要站在消费者角度细分领域。最后,大数据赋能文旅是现在时代所趋,也是新基建互联网的发展政策所需。所以发展旅游要通过大数据赋能。

盛永利:十多年前,我们在曲江新区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面临十一朝古都如何做这个事。有人提到做万国城,后来我想,还是把它呈现给这个世界上最极致、最有影响力的文化精炼出来,所以,我们当时打一个字“唐”。如果这么伟大的一个代表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城市,没有一个文化新区,这种张力和影响力是不够的。所以,有了40.6平方公里的新区,当然还有曲江遗址公园,加上休闲度假的产品,现已成为西安最好的一个区域。文化IP属性应该经过选择,找到最极致的。我今天依旧认为我们的琉璃和长城是极致的,所以我们思考如何把手头的世界级IP兑现出来。另外,我觉得淄博相对于周边的很多城市,拥有的文化是真正国际化的文化,所以,我觉得淄博也应该以这种文化,彰显大城市魅力,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文化大城市。

刘春晖:建言献策谈不上,我们自身对淄博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但是从思考问题的角度,我觉得淄博未来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个人认为,高质量的发展的基础很好,但该如何让齐文化成为后起之秀呢?我认为,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本身营造和展示上。我觉得,一定要增强互动体验。面对文化展示和场景营造更好的城市,让游客参与进来,互动进来是关键。比如说,我们通过一些齐文化童玩节的展示,一些活动、一些节庆的参与,让孩子来了以后,真正变成齐国的孩子,让家长变成齐国的士大夫,变成齐国的将军,在这里真正的转换身份,理解这个文化,参与进去,而不只是看看。全国其他地方,包括北京、西安、南京这样的文化名城,更多的文化展示依然只是看,而不是参与,这是未来一个很核心的点,包括我自己作为一个做了十几年旅游的从业者,或者做了二十多年旅游的游客,可能自身对于观赏,对于游玩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致。然而我特别希望将来带着孩子来,他能穿上齐国孩童的衣服,像齐国的孩子一样去蹴鞠,我相信他一定会记住这。总而言之,我们有机会,也有时间和空间,一定要在互动性、参与性上打造,真正实现齐文化的活化传承。谢谢。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