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康复创始人关晓立:运营策划才是康养医疗投资决策的要点

2021-04-16 10:20:00 新旅界

康养结合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和盈利空间。

新旅界讯 4月14日-4月16日,博山文旅高峰论坛在淄博市博山区举行。本次论坛由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博山区人民政府、博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新旅界、山东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岜山集团承办。论坛聚焦国内微度假和康养旅游的前沿动态,邀请相关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和知名大咖深入交流,为博山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会上,英智康复健康管理集团总裁、中国医促会健康养老专委会副主任 关晓立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受到主办方的邀请,也非常高兴能看到咱们博山在医学康养游方面的布局和规划。我对自己的定义是康养融合方面的运营人,参加这次论坛确实是带着抖干货的心态,想把康养融合在国内十五年的实战运营经验跟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进行汇报和分享。

我觉得我今天分享的内容跟候教授的内容是一个特别好的互补。康养旅游更多强调的是旅游,而我今天准备就康复和养老这两个板块,来跟各位同行进行交流。因为康和养其实是不同的业态,养老机构和康复医院再加上不同的业态,是能够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做到最大化的。

这次参加论坛我有两个重要的建议跟大家分享:我觉得做任何一个项目,都一定要把战略规划放在前面。轻资产的资产价值在于“估值”和“业绩”,估值,要看业态、收入构成和创新业务;业绩,要看营业规模、净利润和稳定性。

首先说一下养老。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18.2%。我们认为养老产业现在还处在启蒙时期,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虽然老年人口的数量非常之多,但在我们国家,养老金三大支柱之间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养老金这个第一支柱基本上是一枝独大。

这个是2014年到2018年养老金的覆盖率,按照社科院的预测报告,其实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9.9亿人,参保率已经达到92.5%,但是养老金的三大支柱的第二大支柱企业年金,目前汇集的企业年金人数在全国不到6000万。而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保险,截至到2019年底,参保人数只有4.7万人,保费总额只有2.45亿元。我们从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报告来说,到2019年,确实还有一千多亿的节余,但是按照这个预测,到2028年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第一次负数。按现在这个发展趋势,到2035年,所有养老金的节余将会被耗尽。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养老金的绝对数量在增长,但其实整个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平均替代率从2014年的49.23%到2018年的49.99%,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进入养老产业的人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养老产业还是康复产业,我们面临的最大痛点就是现在中国进入老年阶段的消费人群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非常不足。这是我们所有投资者,包括我们运营者要面临的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

由于老人的支付能力不足,所以目前的养老机构虽然床位数量增加比较快,但其实空置现象非常明显。截至2017年底,养老机构总的床位数大概有800万张。从民政部统计数字来看,2014年的时候床位空置率45%,乐观的估计,现在的空置率一定是超过50%的。

我们再看养老床位空置率超过50%时医疗机构的床位空置率。2017年,国家卫建委统计的医疗床位使用率达到87%,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所以在医疗机构,尤其是好的医疗机构,其实是一床难求。这个时候我们要思考,大的医疗机构里面的医疗床位是饱和的,养老机构又出现了50%的空置率,我们要做什么?在路上我也一直跟李总在沟通,刚才候教授说的更多的是游,而在康复医疗和养老方面,我们强调的是刚需。中国有5000多万的刚需,而养老机构同质化非常严重,所以刚需老人入住的比例不超过10%,真正有刚需的老人入住机构的比例也就在1.5%,说明我们的养老机构需要做到医养结合,往医疗方面转型。

再来看我们的老人。老人一定不意味着单纯的年纪增长。养老是一个“伪命题”,按照中国的寿命预测,2020年时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7岁,但是我们中国老人的平均健康寿命只有68.3岁,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老人要带病生存超过七年以上,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严峻,非常非常大的一个社会问题。老人跟疾病分不开,医疗给老人提供的是最基本的安全感的保证,用医疗支撑养老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我们再看,从50岁或者到55岁退休开始,这30多年的漫长养老过程中,老人的生活是分非常多的阶段的,从活力生活到独立生活,到协助生活到专业护理,再到认知照护和临终关怀,这几个阶段,更多元化的需求可能会创造更多元化的盈利机会。越往临终关怀阶段去走,对专业要求越强,但是从企业运营角度来说,它的盈利能力也会越大。

我用一张图表把一个人从出生到走入坟墓,整个人生阶段和养老关联的地方都列了出来,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医康养护究竟要怎么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医养结合,确实它是两个不同的板块,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大家都提什么是医养结合,真正医养结合无非就是医疗+养老。我列了医养结合的五种形式,无非是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医疗机构与社区家庭合作,还有康养融合,这也是现在政府最支持、投资者最青睐的方式。从企业实际运营的角度来说,康养机构的运营效果最好,能力也最强。

从医养结合角度,我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医养结合和康养融合的优势。在医养结合和康养融合这样的机构里面,由于有非常好的资源做支撑,养老机构能够快速地吸引客户入住,快速地提升现金流。同时,从市场角度来说,现在很多做医养结合、康养融合,包括养老的机构都是从房地产转型的,面对纯养老机构商业模式不清晰的现实,康养融合这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和结构,可以快速高效地帮助提升去化率。

单纯的养老机构收费无非是三个部分,床位费、护理费和餐费。这三个费用里面,唯一有盈利能力的就是护理费了。对机构来说,这类费用在收入增长之时,支出占比是在明显下降的。如果是一个没有医养结合的机构,它做24小时医生巡护、24小时护士监护的成本非常之高;但是如果是一个有医养结合的机构,它有医院做支撑,融合了养老机构和医疗团队,那他们只需要保持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这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我们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同时还能保证我们的老人有非常大的安全感,给他们提供了心理保障和非常大的精神支柱。

这是十五年前英智在北京建立的第一家康养融合机构,位于八里庄,离万杰康复在北京的院区非常近。可以看出,医养结合机构一定要家庭化,要温馨的设置,要以暖色和彩色为主。

说完养老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的运营,我们再来看康复医疗。在整个人的一生当中,真正跟康复医疗相关的就是脑卒中疾病。这类是中老年的常见疾病,在发病以后可能你的余生都跟医院、养老院,跟护理院绑定,不可能再分开了,总要有断断续续、不可分离的关联。康复其实本质上是康复医疗。康复医疗在中国确实起步非常晚,大约是在1988年,以中国康复中心的建立为标志。迎来快速发展期是源于汶川地震,由于汶川地震有大量的伤残病人,这个时候政府包括卫建委才意识到,中国在康复医疗方面有多薄弱,这让政府和地方真正意识到康复医疗的重要性。

康复医疗的发展期是从2008年一直到现在,但是由于这一行业在中国确实起步比较晚,不管是庞大的残疾人群、老年人群,加上慢病的人群,加上中国现在发达的公路交通造成的大量工伤和交通损伤,其实有刚性的康复需要的人群数量非常庞大。专业角度来看,我们和国外的差距也是非常之高,从市场需求来看,中国的200亿元和美国200亿美元有6倍差距,在人均消费上,中国和美国有32倍的差距。所以在中国康复医疗的需求是巨大的,同时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这是一个商机。

康复医院大部分是一级医院,有规模、资力雄厚的康复医院并不多,我们在万杰康复医院参观时感觉真的非常震撼,感觉看到了希望。现阶段,康复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还是低于其他的专科医院,未来有很大提升空间,加上康复科服务量的增速非常明显,但即使是在增速明显的情况下,供不应求的现象非常多,发展空间也非常大。

虽然康复医疗和综合医疗比有它的弱势,但在国外所有专科医疗里,康复医疗是发展速度最快、机构增量最多的。这源于康复医疗的特殊属性,即他的快速复制能力。他所有的流程都是可以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它的治疗效果,它的付费,方方面面都是可以客观量化的。所以从康复医疗到康复评估,再到制定康复目标、进行康复治疗,整个的服务流程再到治疗费用,一切都可以标准化。

同时康复医疗有非常非常大的运营特色。这也源于康复医疗的市场营销途径,它可以真正通过市场先行的行为,快速提高我们康复医疗机构的入住率,所以只有康复医疗机构才可以让市场先行的运营成为可能。所以我们把康复医疗的市场营销定义为医疗渠道,因为康复医疗的病人90%以上都来源于综合医院。按照常规运营规律,比如英智康复的15家的康复医疗机构的运营数据,康复医院70%到90%的病人,包括70%到90%的收入都来源于医院转诊的渠道。所以在康复医院建设初期,我们就应该做到市场先行,通过这种方式来尽早地把我们康复医院的现金流梳理好,实现快速的盈利。

我列了一下有盈利能力的环节,比如检查费、护理费、治疗费,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和社区居家服务等,它们是盈利能力非常强的。如果我们从投资结构上,从收入和成本的角度来看,其实康复医院它的成本还是比较刚需的,主要成本还是在人力、药品耗材以及能源上,在运营的后期。一开始的设备、装修土建成本,折旧摊销后整个成本也就占了10%到20%。这里面我特别想强调,我们在前期的初始投资其实是为了后期能成功地、合理地运营,如果前期对设备、装修、土建的投资额度大一点的话,效果会更好,而且按折旧摊销后的成本比例并不大。所以希望企业要舍得做投资,这样才可能为我们的后期运营提供充足的子弹,才能为发展提供动力。

我强调一点,我们任何的投资决策都一定要以成功的运营为基础,为了让项目能够持续发展、长期可盈利,一定要把运营策划放在投资决策的前面,调查清楚什么样的地理位置,什么样的区位对我们的业态有帮助。

我的时间到,其实我想说的所有内容只有一个核心重点,那就是运营策划是我们投资决策的要点。康养融合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展模式,盈利能力也非常强。再次祝贺博山在医康养护游方面做出了优质的规划,我也非常愿意在这方面尽绵薄之力,谢谢各位专家。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