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费行为变迁与大文旅求生方向研究报告

2022-01-11 14:40:00 新旅界

消费在平替化、扁平化背景下,疫情很可能加速文旅向常识回归

1月11日,首届中国文旅创新发展论坛暨2021文旅风尚榜颁奖盛典在廊坊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新旅界主办,新绎控股协办,以“守正出新 · 引领风尚”为主题,探讨疫情背景下中国文旅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疫情后的消费市场和产业结构变化,以及创新驱动下中国文旅行业2022年展望。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魏翔在会上分享了《大消费行为变迁与大文旅求生方向研究报告》。以下为现场实录:在场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国社科院的魏翔。本次报告主要从三个方向记性了分析,分别是大消费行为变化、变化下形成了什么趋势、这些趋势对文旅有哪些借鉴。疫后,技术和经济释放出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但传统旅游,即与景区相关的业态,现在来看还是依然“趴在地上”。景点游览被认为是浅表经济消费的一种形式,2021年人大国发院刘言春做了万字长文的经济报告,点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一些消费可能会出现永久性下滑,我们也表示赞同。确实有一些消费行为会出现永久变化,如浅表性经济消费,观光和围绕买门票的观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式。

消费有两种,一是商品消费,二是服务消费。从下图可以看出,商品消费,如家电等,正在被数字化产品替代,这是这几年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的。至于服务消费,疫后会腾飞,未来旅游+的方向在哪,人民群众需要什么+,供给方就体重哪些+。从人民群众的调研上看,居民消费支出类型第三就是旅游。

2022年,消费者大最想消费的是哪些?旅游、教育、医养。在这里确实应该给文旅人打个气,我们的魂还在,我们的气还在。从消费渗透率来看,企业需定一个蓝海中的白马股,但什么是白马股,现在还没有更好的估值。定制消费和时尚消费,这些是可以和旅游挂钩的。

文旅一直以自己两样东西,运营和场景。但运营和场景真的是好吗,我想可能不见得,还是应该反思一下。首先看现在的消费,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洪流。数字鸿沟是指数据太少,数字洪流则是数据太多。怎么被推送、被海量选择,这是我们突破消费复杂性的关键。

第二个是场景孤独化的问题。实际上文旅的场景是单一的场景,所以我认为还有一些深度径向和社会嵌入的场景可以尝试,破发点在酒店。大消费模式的趋势下,无论消费者愿意与否,都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两个时代到来。一个是平替时代,这个东西会平替到服务业、旅游业。第二就是迎接专精群落。第三个消费趋势是技术的趋势,有三个,从智能到仿真到元宇宙。研究组在社科院的框架下,对元宇宙的基本看法是很多大企业不一样,跟很多旅游业不一样,我们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题性的结果。简言之,智能是现在大家都在做的,文旅也在做,比如从陪聊机器人。

这个例子说明智能在中国应用的很多,但是我们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研究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儿童的休闲设施,可以抄过来一些设施,但不知道怎么玩,为什么玩,玩完了以后对儿童有什么作用,这点是我们未来要发展的。第二个我们看仿真或者叫镜像,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科技文旅我们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线上虚拟赛事,对线下赛事线上的仿真。第三个就是元宇宙,元宇宙为什么对旅游有实际的作用,我想各位旅游大咖和冰岛旅游局是同样的观点,认为元宇宙会使我们离开现实世界,而把我们的时间配置在虚拟当中,黄山就没人去了,廊坊也没人来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用一个例子给大家做一个展现。假设书就是原来的元宇宙,是50年前的元宇宙。如果有人看了黄山的游记,他就一定不去黄山了,他把时间配置在看游记上了。就像游客在元宇宙中看了黄山就不去现实中的黄山了,是这样吗?元宇宙旅游和黄山旅游和廊坊旅游之间的关联是什么?

原本服务消费是重体验重身份,未来趋势是往重内化和重知识。大家做主题乐园都关注,2021年乐高为什么要进中国,为什么环球影城和迪士尼都加码中国。我们和国外的差距非常大,专业性的乐园,就是进了这个乐园以后提升非认知竞争,提高知识竞争,提高不知道的技能。这些乐园现在还有一大片蓝海。第二个例子说非遗的问题,非遗问题也在转换。由于一个课题的问题,遗二代告诉我们为什么非遗产品卖不好,因为他们说遗一代不会营销,绝对不。,恰恰因为没有把价值内化,非遗产品就像LV的包一样。什么叫价值,如某样东西贵,只要你在里面不停的连接劳动就行,所以非遗产品卖不出去不是由于营销,是由于内在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在这样的格局下,我想提五个建议,也是文旅可能在哪几个方向上有复苏的突破点。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流量是不是文旅经济的命根。刚才我们讲了,前30年是的,因为我们就是旅游1.0年代,靠流量。但是未来我们不靠流量,靠的是质量,所以如果家庭在小型化,消费在平替化,扁平化,行为在智能化,疫情很可能就会加速文旅向常识回归。而文旅的常识是什么,研究文旅的人比我有更强的发言权。

第二个是经济下行时,普通人为什么还要去旅游。旅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学习方式。这就是我们说的经济下行时普通人为什么会旅游。如果我们主管旅游的最高领导都看到了,业界不去关注,我认为多少是遗憾的。我们为什么在经济下行时要旅游,问问日本,问问韩国,你会知道他们要旅游是为了放松、享乐和刺激吗?可能不是。可能就是文旅部领导的那句话,旅游将成为一种学习方式。

旅游的常识是什么,我认为是休闲化、本地化和社会化。这里面有做旅游20年30年的人,你们做了中国的旅游,肯定也知道国外的旅游。中国的旅游和国外的旅游是不是反着来的,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反着来的。中国最先做的是入境游,然后才开始做国内旅游,最后做的出境游。世界上99%的国家做旅游,最初的时候是国内旅游,做的是本地休闲游,我去罗马的时候,罗马告诉我说罗马根本不是旅游城市,是为了让本地人开心,外地人来了也开心,于是这个地方变成了中国人所说的景点。

先看休闲化,有一个突破点大家可以考虑,就是景区将作为背景板,5A景区以后会低价化,如毛大庆在北京人代会上提了一个建议,建议在周边开民宿集群。在一些特别好的景区周围,不玩景区,景区不收门票,这种形式可不可行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在德国就是这么搞的,德国天鹅堡就是这样做的,最核心的地方只收6欧元,大部分地方不收钱,所以景区变成背景板是未来度假一个核心点。我们能不能到没景区的地方看,没有背景板的地方看。还有进军新三馆,还有都市游公交化。

再看本地化趋势。旅游人应该转换一种思维,财政老和我说,你们文旅旅游是挣钱的家伙什,不是花钱的家伙什,实际旅游是要进入政府的公共预算的。到成都看,有全世界最长的绿道,这是它的公共服务设施,但是上面的公园已经变成景点,变成旅游了。不是说景区没钱,文旅没钱,政府应该给文旅出钱。为什么,不进公共服务就得不到这个天下。哪一些是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国民休闲、全民健身就是公共服务。

第二个趋势说一下疫后反弹的问题。很多专家和机构说是出境游,看好众信旅游这样的企业,我认为是入境游。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分析,第一是对政策的分析,第二是对外汇占比变化的分析,第三是对内循环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分析。第一个政策的变化,“十二五”国家怎么定入境游,积极发展。“十三五”大力提振,“十四五”说的是振兴入境游。我们天天看文件,文件一字千金,每一个提法的变化背后的说法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振兴入境游。什么叫振兴,说明以前兴过。1978年到1995年,“五个一起上”搞的就是入境游。

现在的经济形势和国民需求,无论是政治需要还是文化传播,我们需要入境游。国际形势上来看,疫后应高度重视入境游。第三,软旅游的硬化路。关于场景和设备,在投资方面投旅游的场景还是投旅游的科技设备,报告结论和建议是投设备,投旅游科技设备,而不是投旅游场景。

第四个旅游属性的变化,生活方式向学习方式上变,旅游的内容和格局就要进行相应调整。研学旅游是一个重大机遇,但不是带小孩出去玩,要包括成人。前两天俞敏洪说新东方转型做农业,做带货,我认为应该做旅游。比如有大量乐园的建设,Fieldtrip的旅游形式。

最后我想说旅游的另一个突破点是专业化问题。前段时间和淘宝也在做这样的研讨,淘宝自己遴选出来的商品也发现,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不是大众化消费,而是专业性消费,消费者变成专家了,需求表现在共同的志趣爱好上。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搭建儿童博物馆,能不能有专家系统。现在我认为旅游界已经开始做了,比如马蜂窝的陈刚说他要改变旅游攻略的模式,要搞一个主理人的模式,这就是专家型。从原来旅游辅助者变成城市休闲的专家系统。再一个,旅游评级系统也是一个外在的专家系统。时间关系,我就介绍到这,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希望我们后会有期。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